狼群 从“羊群心理”到“狼群行动”(四)



  一声令下,银行蜂拥而至。高盛这次成了冲锋陷阵的急先锋,不是抢着去救别人,而是抢着接受救济。保尔森配合得天衣无缝,他放任高盛的死对头雷曼倒闭,然后在雷曼死掉的第二天,就拿出针对保险巨头AIG的850亿美元救援资金,其中有130亿最终落入AIG的投保机构高盛的口袋。

  接下来,保尔森又宣布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任命尼尔·卡斯哈里为这笔巨资的负责人。不用问,卡斯哈里也是出身高盛的银行家。高盛立刻宣布自己由投行转型为储蓄银行,并借此捞到了100亿美元的救济金。

  事实上,当高盛拿出114亿发奖金时,它还欠着美国政府536亿美元的债务。有人愤愤不平地说,当克莱斯勒的员工只能领一半退休金的时候,高盛却把政府的援助款当成公司盈利,真是无耻之极。

  神奇预言家

  小布什——奥巴马的又一次政府更迭,保尔森也成为历史了。现在刚刚被任命为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的是马克·帕特森——仍然是前高盛高管。他和在选举中拿了高盛445万美元的年轻总统,现在要配合着做一件老东家谋划多年的事情,它的学名叫做“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

  2009年6月25日,美国众议院以219对21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Waxman-Markey法案,即“能源清洁与安全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各大公司每年的碳排放总量将受到限制,如果超过限额,就要从碳排放比较少的企业那里购买它们用不完的限额。奥巴马总统估计,在法案实施的前七年里会有价值约6460亿美元的碳排放信用额被拍卖,一位总统经济顾问估计的数字是这个的两到三倍。

  对市场敏感的人们立刻意识到,碳交易将会是一块巨大的蛋糕!然而当他们准备好刀叉蜂拥而至时,却发现一家公司已经坐在餐桌边擦嘴了——毫无疑问又是高盛。

  高盛持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0%的股份,碳排放信用额将在这里交易;它还持有蓝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股票,这家位于犹他州的公司主营碳排放交易;三位高盛前高管已经跟前副总统艾尔·戈尔合伙组建了世代投资管理公司,主营碳减排投资……这个单子列下去还有很长。高盛就像未卜先知的预言家,在清洁能源法通过以前,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了解以下这些,就知道预言家如此高明的原因:2008年,高盛花了350万美元,资助气候变暖和碳减排方面的游说活动;保尔森亲自起草了一份环保宣言;另一位高盛人肯·纽克姆附和道,光碳减排还不够,政府必须增加对新型能源的扶持力度。因为高盛已经在风能、再生柴油、太阳能等方面都做了投资。保尔森说:“可不能让我们白花钱。”

  如此规模的投入,高盛——这家神奇的投行,不知还要创造多少人间奇迹。

  日本教训敲响中国警钟

  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曾在三井物产工作12年,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白益民

  当

  中国的股市和房市虚火中烧、外国投行们纷纷火上浇油之时,对于亚洲另一大经济体日本,却是出奇的低调,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跟着西方人一起唱空日本的,不仅有中国媒体,还包括日本人自己。

  内滞外强 明退实进

 狼群 从“羊群心理”到“狼群行动”(四)
  事实上,当初日本国内产生泡沫经济时,日本的离岸经济(海外经济)却欣欣向荣。所谓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以致于面临崩溃之类的现象与议论,其实非常片面。遇到麻烦的,主要是日本的“在地经济”(国内经济)。仔细观察日本企业的海外行动,便会发现,它的离岸经济其实是在稳定地、高质量地成长中。

 据《日本经济的今天和明天》一文引用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统计和大藏省公布的数字,即使在日本经济低迷的2000年,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为346兆日元(约合32046亿美元),海外净资产为12319亿美元,它占全球海外净资产的五成以上。另外,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中,除去13280亿美元为金融债券等投资外,剩下的18766亿美元,大都是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等各类产业……显然,美国只能望其项背。

  近十年来,日本很多大企业开始从传统产业领域退出,正全面进军新能源技术领域,寻求新科技革命以实现新的突围,一批新科技高技术产业正在移师中国。据统计,目前约有二万家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其中主要为制造业,其整体盈利水平很不错。

  丰田、本田等大型日资企业,确实受到了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震荡,其销售收入、利润等增幅有所下降,但是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盈利水平依然乐观。经济危机之后,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业、生物科技、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由于日本企业掌握有过硬的先进技术,金融危机后日企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以及领跑幅度。

  前段时间中国媒体开始炒作“日本不行了”,包括说日企从中国撤资,都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其实在总体上,日本企业不但没有从中国撤资,还在加紧投资。最新的例子,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是三井财团的一个制纸企业,在江苏投了20亿美元。日本造纸业不砍自己的森林,还到澳大利亚去种树,这些都是三井物产、丰田公司干的,他们把钱都储备在这里。三井物产是日本最大、最老牌的综合商社,而它和丰田集团都属于三井财团。

  中国前一段时间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煤,煤挖多了就会过剩,必然会压制全球煤价,也将影响油价。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收购海外的煤炭资源加快了。中国还想着去收石油的时候,他们现在开始弄煤了。等中国开始经济复苏,铁矿石价格又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人把铁矿石卖给中国,因为像三井物产这样的日本综合商社已经占有了全球的很多铁矿石资源。

  “捧杀”到“棒杀”

  日本在今日的低调,显然是深刻吸取了当年被高调捧杀的教训。

  在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通过汽车、家电等等的出口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GDP排在世界第二名,仅次于美国;其人均GDP更是超过美国,遥据各大经济体之首。

  1985年9月,美、德、英、法、日五国在纽约的广场酒店签署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币升值。在日元升值的巨大预期下,大量热钱流入日本购买日元并使得日元升值进一步加速,这不仅导致日本资产泡沫急速扩大,也使得日本出口制造业在出口时遇到极大困难,其面临的必然选择就是希望能通过炒股炒楼能赚一点钱回来。

  由于本币升值导致的外需下降,扩大内需和投资成为日本当局的最直接选择。当时的前川报告中计划使用430万亿日元,在未来的十年当中陆续投入基础建设。如此一来,日本大量的社会资源被吸纳到基础建设上来,使得日本私人投资大幅减少。与此同时,美国的官员、学者都在国际媒体上面不断地称赞日本人做得好,称日本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因此日本各大制造业、银行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股票、大量的房地产。日本TOPIX指数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几乎上涨了300%。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几乎所有人都陶醉在资产升值和经济总量膨胀的美妙感觉中。1988年,日本自诩在全球10家最具价值公司中拥有8家。1987年,日本股市兴奋度达到高点,投资者以每股120万日元的价格购买NTT股票,1个月内股价上涨就超过一倍。

  与此同时,日本拥有了2850亿美元的美国直接资产与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占美国银行资产的 14%),控制了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资产的25%以上以及其未清偿贷款的30%,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超过欧共体的总和,购买了美国30%-40%的国债,占有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

  在美国市场上,20%的半导体器件、30%以上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以及绝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他数十种商品和服务都是日本所提供的,其成就远远不是2007年中国所能赶得上的。

  然而,时至1989年的时候,美国发明了一种新的工具叫做股指认沽期权,当时由摩根士丹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开始阻击日本。他们劝说日本保险公司开赌局,美国人进来赌,不管胜负,进入赌场就交门票,日本人同意了。他们赌的是一年之后的日经指数,日本人认为日经指数不会跌,因此日本人开了无数的赌局。整个赌局越做越大,日本人签了数不清的赌单,全世界都参与进来。

  到了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到了前所未有的38915点。这个时候,由高盛带头阻击日本,通过丹麦政府去卖赌。美国在狙击日经指数之后,日本人才明白原来股票是可以跌的。股市开始崩盘了,楼市开始崩盘了,日本楼市持续十几年下跌。整个日本经济也陷入了长达十年的衰退。

  链 接

  高盛: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老路

  当日本人牢记覆辙,学会低调做人之时,国外投行经济学家却不约而同地称,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领衔的仍然是高盛。早在2007年1月15日,当中国楼市与股市泡沫已现,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出台对当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预测报告之时,高盛在其发布的2007投资策略报告称,目前中国股市估值水平仍然合理,并且不需担忧中国重演日本股市的一幕。三天后,《21世纪经济报道》以醒目标题“唱多派高盛:中国股市不会走日本老路”做了报道。

  高盛认为中国不会重演日本的老路,给出了两大理由:

  首先,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低水平利率降低了资本成本,从而使得市盈率大幅上扬。而中国的央行可能在2007年两次将存贷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这是央行努力使国内金融环境回归正常水平的措施之一。

  其次,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的升值也是推动市盈率扩张的主要动力。在1992-1995 年间,日元升值了30%左右。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进一步升值或多或少地成为了市场的共识,但是该报告仍然认为中国可能会让人民币以渐进的方式升值,以维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45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白酒2014年核心词:从“战术调整”到“战略变革”(下)

进入2014年度,中国白酒在深度调整中迎来市场化变革元年,白酒将从过去高度依赖行政与政商资源转型为高度市场竞争与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为准确描述白酒行业2014年度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行业变革,通过对白酒行业骨干企业深度研究,以

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巨人(二)

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公司如果当年不从三水搬到北京,就没有今天。李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李宁心中,另一句没有讲出口的话是:如果李宁当年没有从健力宝中脱身出来,也就没有今天。 1991年到1994年期间,李宁继续走赞助体育活动的路线,并

李长杰:让企业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一)

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商界在线: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商界在线-天天直播”,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世界最大铜管企业——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长杰先生。欢迎李先生! 李长杰:谢谢,“商

蒋锡培:从电缆大王到资本猎手(一)

在成为中国电缆行业的领袖人物后,不甘寂寞的蒋锡培把触角一次次伸向了陌生的投资领域。“主业+基金”模式战略选择,能否完成他从一个机会投资者向理性投资人的转变? 蒋锡培简历 19

吴又:从先锋诗人到前卫书商(一)

商界在线:各位“商界在线-天天直播”的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与空姐同居的日子》《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等多本畅销小说的总编辑吴又先生。 嘉宾简介:  吴又,写小说,写诗,职业为

声明:《狼群 从“羊群心理”到“狼群行动”(四)》为网友清酒无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