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第五章

  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

  晚唐集团是被两个人拖死的,一个是李林甫,另一个是杨国忠。李林甫同志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权谋创造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并因此成为天下名垂表史的人物。而杨国忠则因为自己的妹妹杨贵妃飞黄腾达,他是晚唐集团的总栽唐玄宗的小舅子。他们都很有能力,也很能干,凭借自己的才华组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团。李林甫最大的特色是谦逊,不但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他善解人意,能交会道,这个对一条狗都和蔼可亲的人什么时候都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但却是天下最阴险的人。杨国忠是领先裙带关系走上领导岗位的,但却没有人否认他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忠心耿耿,不管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篡党夺权",成为晚唐集团的第一把手。但是,就是这种能力超群,对企业忠心耿耿的人才,却成为晚唐集团最可怕的"据墓人"。

  所有的企业都渴望德才兼备的人,但是所谓的"德才兼备"只是企业领导人头脑中的海市蜃楼。他们面临最多的还是"有才无德"或"无才有德"的人。"无才有德"的君子我们要讨论,但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那些"有才无德"的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他们是所有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些人确实很厉害,他们一上手就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底,企业所有的官僚体系都与他们有关--或结党营私、徇私舞弊,或推诿扯皮、拖沓敷衍,他们对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严重侵害企业的肌体,企业就是在这种利益的争夺中缺失了集团管理职能,导致企业集团整体运营效率的降低,最终被拖死。

  李林甫出神入化的政治权术使自己成为晚唐集团的总经理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为李林甫作个人小传:"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从中国成语发展史看,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缔造者、创始人,他以"舍身求法"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中国成语史。

  从表面看,李林甫同志完全具备一个好人的基本素质,位极人臣,却没有架子,对待同事总是平易近人、和颜悦色,对待工作也比较负责,尽管没有"夏天般的火热",但至少还过得去。具有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但是,凡事总要盖棺才能论定,所谓"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经过多年的考察,我们发现,这李林甫竟然是天下第一号骗子,大大的狡猾。这个对一条流浪狗都和蔼可亲的家伙,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但笑容里总寒光闪烁,嘴里总说些动听的"善解人意"的话,背后却"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他的政治权术不仅登峰造极,而且炉火纯青了。不仅一般人为之心惊,即便老奸巨猾者也望而生畏。他要决心扳倒的政敌,不管是清高孤傲的饱学才士、老成持重的敦厚长者、骄横跋扈的边塞节度史,还是金贵如太子亲王,玄宗身边炙手可热的近侍、六亲不认的酷吏、唯利是图的小人、极尽奸险的佞臣,几乎没有一个逃得出他的算计。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即使被他弄得焦头烂额,身家性命有时候都送掉了,却不知道是他在暗地使劲,因为他越是想整倒某人,就越是结交示好,极尽恭维阿顺之能事,所谓"口有蜜,腹有剑",绝非虚言。为了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李林甫在家中特设了一个专用的办公室,形如弯月,号称"月堂"。每当想要排斥陷害某位大臣,就住进"月堂",绞尽脑汁,想着害人的法子,如果他欣喜若狂地从堂中走出来,则肯定是有个政敌将要"家碎矣"。

  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算是唐王朝第三代高干子弟,以精明强干著称,史书上说他:"昼决公务,庭无留事",但他具有世家弟子的共同的通病--好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提到的"八仙"之一"左相"就是李适之,他喝酒的样子,杜甫先生在诗中描写得很传神: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第4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
  这就是说,李适之每天在喝酒方面的花销达到一万块钱,非但如此,他老人家还喜欢收集各种酒具。《逢原记》记载,李适之收藏的酒器九品: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瓠子卮、幔卷荷、金蕉叶、玉蟾儿、醉刘伶、东溟样。酒器名字都怪里怪气,让人不知所云。就这种人,不知为什么就做了丞相,还和李林甫斗起法来。有一次,在闲聊瞎扯中,李林甫故意透露出消息,说:"陕西的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富,可皇上还不知道这事儿。"李适之这时候正寻找自己升迁之路,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几乎笑出声来,心说,嘿嘿,可有了在唐玄宗跟前表现的机会了。

  在一次高层干部会议上,晚唐集团讨论是否建立新生产基地的问题,李适之刚喝完酒,心情高兴得眼睛都睁不开,一听讨论这个问题,连忙端起茶杯,抿了口菊花茶,还清清嗓子,咳嗽了一声,满脸严肃地说道:"我们应该进行西部大开发。"

  "嗯,为什么?"李隆基扭头问道。

  李适之一看唐玄宗重视自己的谈话,非常高兴,他故作镇静地说道:"原因很简单,西部大开发蕴藏着商机,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华山一带储藏大量黄金,一旦开采出来,嘿嘿嘿,可以为集团增加多少收入啊!"

  玄宗一听有黄金可以开采,高兴得好像光棍儿找了新媳妇,觉得李适之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但这事情得和李林甫通个气,便立即让人找来李林甫。

  李林甫一听这话,连连跺脚叹息:"哎呀呀,老李怎么能提出这种话?这件事情我早就知道,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之所,万万不可穿凿,一旦开发,可能有损王者之气,所以,我才不敢上书。做丞相怎么能如此孟浪?这老李也真是……"说完,重重地叹息一声。

  李隆基一听这话,觉得李林甫同志才是真正的好同志,不但心细如发,而且颇识大体,李适之不过是个哗众取宠之辈,太浮躁,根本不是做宰相的材料,此外还是个酒鬼,吃不得苦,生活还奢侈得很,这种工作人员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重用。李林甫还引用三国时期白帝城托孤时,刘备评价马谡的话来讽喻李适之,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李适之不但具备马谡刚愎自用的特性,还具有赵括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缺点。李隆基最讨厌醉生梦死不求上进的知识分子,对李白那样的大才都让他"须行即骑访名山",更何况李适之这种酒量大于李白,而才华远远不及他呢!

  李隆基害怕自己成为街亭失败的诸葛亮,一气之下,一张任免通知,让李适之滚滚滚,爱干吗干吗去。干吗去?喝酒最合适,李适之被罢相后,无官一身轻,一开始还挺高兴,得意扬扬地写了一首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82.html

更多阅读

第55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第六章  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  《明史》记载:"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汝才妻妾数十,被服纨绮,帐下女乐数部,厚自奉养,自成尝嗤鄙之。"自成进京

第54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2)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还有一个号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的中山王徐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以后故意赐给

第5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邦:朱元璋杀了汪广洋,然后让涂节上表告变,说是胡惟庸准备造反,就此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宿旧,包括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至一万五千人,而后在洪武十九年把胡惟庸党

第52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0)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伯温:我也认为,晚唐集团遇到的问题并不新鲜,任何集团都会遇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本质上还是高层领导的权力制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朱元璋那桩历史公案,即革命成功后,朱元璋诛杀功臣

第51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沙龙,大家都谈论对企业忠诚的问题,有个职工说,我不懂,凭什么要员工对企业忠诚?老板靠他的能力赚钱做事业,我凭我的劳力挣钱吃饭。他发给我工资,我替他赚钱,我不欠他

声明:《第4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为网友格子控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