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安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



摘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段,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安徽作为一个相对不发达省份,加速工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因而安徽提出了工业兴省战略。为使工业化进程更有成效,了解本省的工业发展历程显得较为重要。本文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来的安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几个骨干企业的发展史进行简要追踪,文章最后对“十一五”及未来更长时间内安徽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展望。

关键词:安徽工业;骨干企业;五年计划

The Cours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Anhui

 

Abstract:Industry is the dominant section of national economy,now we are in the prophase of metaphase industrialization.Every area is pushing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ization actively.As a developing province—Anhui, the effect of push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urse actively is especially evident,so the stratagem of puissant by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in Anhui.In order to make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urse more effectual,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cours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cours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Anhui from the days of national economy renaissance,and track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diaphysis enterprises simply.In the end,this paper bring forward correlative expectation on the decelopment of Anhui industry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s programme and further future.

Key words:Anhui industry;diaphysis enterprise;Five-year programme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工业建设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安徽工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工业总产值达6.5亿元,比1949年增长86.9%,平均增长23.2%,[①]生产技术明显提高,能够制造挖泥船、矿山空压机等多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器产品。这得益于不失时机地扩建由官僚资本演变的国营企业以及创办新的企业,具体来说新建、扩建的企业主要有:

机械工业: 1950年起,安徽先后新建皖北铁工厂、皖北机械总厂,改建和扩建蔡家岗煤矿机械厂和芜湖造船厂,形成全省机械工业的四大厂家。1951年,由于国家资金的支持,合肥开始建立合肥矿山机械厂(原皖北机械厂),第二年6月由安庆铁工厂和皖北铁工厂合并建立的合肥矿山机械厂正式投产。同时,扩建改造了淮南煤矿机械厂(原蔡家岗煤矿机械厂),随后,蚌埠空压机厂(皖北铁工厂)、芜湖造船厂投入多种机器产品的生产。机械工业建设大大改观了解放前安徽只有7个小型铁工厂,机械生产能力极低的状况。

煤炭工业:淮南煤矿的新建和扩建是皖北区的重点。1949年3月成立淮南煤矿局,1950年7月更名为淮南矿务局,并在“一五”期间进行大规模扩建。淮南矿务局于1998年5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同年7月由中央直属下放安徽省管理。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就是淮南矿务局,该集团于九十年代,进入中国煤炭行业十强企业的行列。

电力工业:淮南电厂于1950年1月开始扩建,并成为皖中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发电基地。随后,皖中电网基本形成。同时,新建了铜陵电厂;皖南电网也初具雏形,电力工业的成就使全省发电量大大提高,为工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冶金工业:最大的成就是孕育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1950年5月铜关山铜矿开始恢复建设,1952年6月,铜关山铜矿正式出矿。这是新中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铜工业基地,是中国铜工业的摇篮,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并最终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列。

纺织工业:在原私营官僚资本企业裕中纱厂的基础上,建成了芜湖纺织厂——安徽第一个国营纺织工业。

一批国营企业的建立,形成了安徽国营轻工企业的基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安徽首家国营火柴厂(原芜湖大昌火柴厂收归国有后成立)、国营印刷厂(芜湖组建几家旧报馆印刷厂基础上成立)、国营肥皂厂(光华肥皂厂迁入蚌埠而成)建立。此外,成立了一批市、县国营酒厂。

2. 工商业、手工业的改造

解放初期,安徽省针对省内工业企业严重缺乏的现状,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下,对全省工商业进行了全面调整。通过调整,全省私营工商业得到了稳定、恢复和发展。同时,加强了对国营经济的领导,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手工业方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可试办手工业合作社(组)的工作。1950年,芜湖市毛巾生产合作社和蚌埠市竹器生产自救组率先成立。次年10月,合肥市13名铁工创办了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一五”期间

安徽“一五”期间,基本建设总投资13.1亿元,主要用于工业建设,新建、扩建了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淮南煤矿、安徽造纸厂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了电力、煤炭、冶金、机械工业和一些主要的民用轻工业。工业建设大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新建、扩建部分企业。二是从上海内迁部分企业。

1.    工业建设

(1)新建、扩建的企业

电力工业:修建了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3做大型水库,修建了梅山水库,扩建了淮南电厂。在新建水电厂的同时,还大力开发火电和皖中电网建设。

煤炭工业:淮南矿区的扩建是主要工程。1956至1957年间,淮南矿务局的谢二矿、谢三矿、李一矿、李二矿建成投产,1957年底,整个淮南矿区已有8对矿井,大大提高了淮南矿区的产煤能力。

冶金、机械工业:1953年5月,铜官山第一冶炼厂建成投产;1953年2月,成立马鞍山铁矿厂,并随后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炼铁厂。在这基础上,1958年8月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1998年,马钢总公司改制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因此,“一五”时期的马鞍山铁矿厂是马钢集团的起点。

轻纺工业:1953年底,合肥兴建棉纺织工业被国家计委列为“一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54年7月开始实施,由纺织工业部和上海申新纺织厂、上海永安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工商业共同投资。1957年6月公私合营安徽省第一纺织印染厂正式投产,这是1949年以来国家在安徽兴建的第一个中型纺织企业。

轻工业方面:新建了安徽造纸厂(淮南)等企业,由于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进,安徽造纸厂于1957年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制造薄型高级纸的工厂。同年又决定在芜湖市建设东方纸版厂。期间,国家还投资扩建了芜湖火柴厂、蚌埠肥皂厂等国营轻工企业。

电子工业方面,1953年合肥无线电厂(后改名为合肥无线电一厂)——安徽首家电子工业企业建成投产。

(2)上海工业企业的内迁

安徽于1955年和1956两年大批从上海内迁企业,到1958年,全省共计从上海内迁企业108家。初步形成了安徽机械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骨架,使安徽工业尤其是轻纺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从上海内迁的企业主要是轻工业,多分布于合肥、芜湖、蚌埠、安庆等城市。这些内迁企业经过发展,大多数都成为安徽轻工业的骨干。如:合肥日用化工总厂、蚌埠玻璃厂、合肥金笔总厂、合肥搪瓷厂、安徽新华印刷厂、合肥制革厂、合肥锁厂。此外,“一五”期间,安徽还从青岛和南京等地迁入企业,在此基础上建成了蚌埠化工厂和蚌埠造纸厂。

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到1957年,“一五”计划指标各项指标胜利完成,综合省力得到增强。从1953年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由7.34亿元增加到15.01亿元,增长110%,5年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16.8%。[②]

2.手工业等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时期,安徽省开始逐步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进行调整和改造。

手工业改造:明确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3种组织形式,即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末,把原属手工业部门管理的商业、加工服务业、农副业等自然行业分别划归商业、农业、建筑等部门管理。1956年3月底,全省城镇范围的手工业从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转化初步完成。手工业改造的顺利完成,为全省集体工业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合作组织,基本构成了后来的安徽二轻工业,其中许多合作组织发展成轻工系统的骨干企业,有的则在行业归口中划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等其它工业部门,成为这些部门的骨干。如合肥洗衣机厂,省内重点皮革企业安庆皮革总厂,年产晴雨伞30万把的安庆伞厂、年利税总额百万元的合肥锅炉厂及芜湖红光针织厂等一批重点企业都是在手工业合作社、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始于1953,基本方法是通过扩大加工定货等方式,发展初级和中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1954年后,资本主义私营企业改造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合营。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在全省首先进行公私合营。1955年开始,安徽各地分期分批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种公私合营后的企业与国营企业在实质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别。

安徽实行公司合营后,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如蚌埠公司合营信丰面粉厂劳动生产率和产量都快速提高;芜湖明远水电厂合营后售电量不断提高;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的芜湖光华玻璃厂、芜湖华侨皮鞋店后来都成为安徽最大的日用玻璃厂和皮鞋专业生产厂。

私营工商业改造:安徽有计划地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1954年7月制定了全省私营批发商的改造方案,对规模不同的批发商和私营零售商采取不同政策进行相应改造,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1956年春,全省基本完成了对私营零售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此外,至1957年,全省80%的小商小贩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时期

(一)“大跃进”时期

1.大炼钢铁

(1)大炼钢铁的兴起

中共八大后,工业建设方面着眼于发挥经济效益,重点发展轻工、纺织、原材料和支农工业,加强了对他们的投资,兴建了一批中小型企业,并积极从沿海省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增加安徽经济建设的实力。但是随后的“大跃进”扰乱了经济发展步伐,“以钢为纲”成为“大跃进”时期的主导任务。

钢铁产量指标不断提高。1958年1月,省委扩大会议制订安徽省钢铁工业的发展目标:在5年至7年内,铁产量达到52万吨,钢产量达到52万吨,煤炭产量达到400-500万吨。各地钢铁工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安徽钢厂4月开工,决定提前到9月建成出铁;马鞍山决定到1960年年产铁200-300万吨、钢100-200万吨等等。6月至7月,全省进入大办钢铁的第一个高潮,全省共有上百万人投入到大办钢铁的热潮之中,群众性的攻克炼铁炼钢技术难关的活动也随之展开。如蚌埠电工器材厂工人利用土法炼钢获得成功;合肥矿业学院学生发明吹氧炼钢技术。8月,北戴河会议将“大跃进”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会后,安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2)更大的炼铁高潮

1958年9月中旬,毛泽东来安徽视察,肯定、支持了安徽群众性大办钢铁运动,安徽大办钢铁运动掀起第三次高潮,全省投入钢铁生产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空前规模。

大办钢铁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各行各业都被卷入运动之中,调动所有可能调动的人力、物力,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大搞群众运动。

1958至1960,全省三年对钢铁和其他重工业的投资17亿元,其中仅直接用于钢铁工业的投资,三年就损失3.1亿元,砍树炼铁林业和生态遭受严重损失。

2.其它工业的“大跃进”

为配合钢铁工业的发展,煤炭、电力、机械等行业也掀起了“大跃进”,而轻工、纺织、食品工业,因为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被削弱以至倒退。1958年2月,安徽省委提出要用5—7年的时间实现农业省向工业省的转变,使全省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大办钢铁高潮中,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目标又不断修订、提高。

为保证钢铁“大跃进”,1958年全省掀起了恶性夺煤大战。淮南矿区当年产煤816万吨,远远超过设计能力110多万吨。1959年增加到1400多万吨,为了完成高指标,实行重采煤、轻掘进的办法,造成采掘比例严重失调。而大批土、洋校煤窖的兴建,浪费了煤炭资源,耗费了人力物力。

电力工业“大跃进”十分艰难。受“大跃进”思想影响,电力设备损失很大,陈村、毛尖山、相公庙、花凉亭水电站和芜湖、合肥发电厂都历经折腾,被迫多次修改和调整。

机械工业大跃进较为顺利。不仅兴建、扩建了合肥起重机厂、芜湖重型机床厂、合肥矿山机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而且各县、人民公社纷纷办起一批“小、土、群”机械厂。

(二)国民经济调整阶段

国民经济调整分初步调整阶段(1960年底开始至1961年结束)和继续调整两个阶段,工业方面主要是压缩基建规模,精简职工,缩短战线,支援和加强农业第一线。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工作,1962,安徽关、停、并、转、改(改为附属单位)了半数以上的企业,在工业调整中,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1965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省工业总产值达31.8亿元,比1957年增长16.4亿元,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957年的30.43%上升到45.74%。[③]一批大中型的工业企业,在曲折中发展起来,如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马鞍山火车轮箍厂和淮南化肥厂等。这些工业企业的建成,成为安徽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特别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和淮北煤矿至今仍是安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轻工业和手工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安徽重新调整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建设、基础工业与轻工业等方面的关系,努力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扩大宣纸、歙砚、徽墨、工艺竹编等传统产品的生产。总的来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新建和扩建了包括铜陵市钢铁厂、安徽省东风塑料厂、蚌埠平板玻璃厂等在内的工厂;几个至今仍对安徽工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集团或公司在“文革”时期新建和扩建,如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的新建,马钢的扩建,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基础。此外,对安徽省石油化工厂、合肥化工机械厂、蚌埠化工机械厂等企业也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全省新建成37个小化肥厂等。

一些矿山先后新建竣工投产。像淮北矿务局芦岭矿、朔里矿、青龙山选矿厂,淮南矿务局潘谢新区,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凤凰山铜矿,铜陵市碎石岭煤矿等建成投产,进一步增强了淮南矿物局和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等一批大公司的实力。

三、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

“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了“五五”计划时期,整个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1978年5月,安徽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把调整国民经济作为安徽整个经济发展战略转移过程中的重点来抓。由于安徽工业发展过程中,轻重比例失调,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工业赶不上加工业的增长速度,省委为进一步调整工业内部比例关系,提出要把加快轻纺手工业的发展作为内部调整的重点,并开始对全省工业企业分批进行整顿,逐步恢复“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的各项规章制度,克服无政府状态。1977年全省工业企业生产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1978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165.39亿元,比上年增长7.8% 。[④]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个私经济开始起步。当时影响比较大的有芜湖的“傻子瓜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傻子瓜子”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发展个私经济的种种顾虑,80年代,安徽个私经济缓慢发展。

1979年开始,安徽省委采取措施促进城市集体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改革初期,主要是通过扩权和实行经济责任制,解决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问题,要求打破过去“大锅饭”状况,使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相结合,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1984年,安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1986年,《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颁布后,逐渐掀起了兴办三资企业的热潮。进入90年代,来安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迅速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跨国公司也开始进入安徽投资办企业。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这段时期,安徽省工业取得巨大发展,1985年,其工业生产总值达101.37亿元,[⑤]首次突破100亿。除了经济发展,在技术和科研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典型表现是1977年4月,安徽无线电厂、清华大学和四机部六所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

四、“八五”计划以来

(一)“八五”计划胜利完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八五”期间,安徽工业快速发展。在安徽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明显增大,发展速度年均增长28.9% ,199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花2300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1990年第14位提高到第11位。[⑥]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迅速,“八五”期间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八五”工业发展的成就是农业省向工业省转变的历史性一步,安徽步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行业门类齐全,煤炭、电力类、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纺织、制革、食品等行业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名。形成了淮南、淮北能源基地、马鞍山钢铁工业基地、铜陵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安庆石油化工基地、皖中加工工业基地以及合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八五”时期,安徽家用洗衣机和电冰箱产品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钢铁、化工、水泥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原材料稳定增产。这一时期,企业改制取得重要成果,1993年底,全省各类股份制企业达377家,美菱、马钢、皖能三大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发行。1993年8月上市的美菱股份公司是安徽第一家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在“八五”之后的长时期内都是安徽工业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除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八五”时期,世界上第一台VCD在安徽诞生。1992年,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当时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此后,他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研制出一种新型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

(二)“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安徽省国民经济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在《关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提出了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工业方面要基本完成由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的跨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强化,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九五”时期的工业发展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和壮大机械、电子和日用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使其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二是调整和加强轻纺工业的发展。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和大企业集团战略,形成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产品群和企业群,扩大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力。三要巩固发展冶金、建材、煤炭、电力等工业,提高其生产能力。

加强重点建设,培育经济增长点,提高安徽工业经济的发展潜力是“九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一大策略,在这计划期,除了继续完成“八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建设,还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争取黄山、古井、荣事达等一批新股上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改制是“九五”和“十五”时期持续开展的重要内容。安徽组织实施战略改组、扶持重点企业工作,组建和发展了一批大集团,改变国有企业规模小以及结构上“大而全”和“小而全”带来的效益差和竞争力弱的现状,以充分发挥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1996年确定马钢、铜陵有色等56个大中型企业作为省级扶优扶强重点支持企业,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一系列倾斜政策,优先促其发展。同年10月,安徽海螺集团名列国家重点集团,结束了安徽无国家重点集团的历史。

“十五”计划时期,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建设8大重点产业基地和6大基础工程,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为主要内容的“861”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重点建设全面展开。

经过“八五”时期的建设,“九五”计划开局良好,该计划的第二年,即1997年安徽工业生产总值达1102.96亿元,[⑦]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与此同时,骨干企业在“九五”、“十五”期间发展良好,代表性企业是马钢,2004年1月~10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5.6亿元,成为安徽省首家收入超200亿元的工业企业。

五、“十一五”规划及未来工业发展展望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具备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工业兴省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安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时期的历史性任务,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的主导工业体系。

根据 “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安徽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以汽车、机械装备和家电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就汽车产业来说,要重点支持奇瑞、江淮等骨干企业发展,推进骨干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提高安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装备制造业,要巩固叉车、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HELI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之一,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强。通过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努力开发数控机床、电器设备、环保设备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争取在电力设备、矿山设备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化工产业也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庆石化作为安徽的领头羊,应该进一步做精、做优,提高化工产品的附加值。

要大力发展材料产业,马钢集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海螺水泥都是材料产业的骨干企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要以这些骨干企业为基础,发挥其带头作用和扩散作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新型建材基地。

安徽同样具备轻纺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家电行业中,美菱是安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荣事达也在中国驰名商标之列,近些年发展不顺利,因此要通过企业整合,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继续把这两个品牌打出来。而且目前已经形成了荣事达、海尔、美的、康佳等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要进行重点建设和给予支持。安徽的白酒、食品行业都有闻名全国的企业,古井贡、洽洽等都是这些行业的驰名商标,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努力促进这些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安徽是个能源相对比较丰富的省份,淮北矿业、淮南矿业以及皖能集团等一直以来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随着经济发展,能源的需求不断膨胀,因而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这些能源企业有效、持续地服务于安徽经济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力,大力开发可再生和无污染能源。

“十一五”时期是安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时期,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将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安徽的崛起奠定坚实基础。总的来说,安徽经济总量不够大,工业发展落后与发达地区,在这种形势下,进行重点建设,支持和发展本省具有优势或者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安徽工业在各个行业都有骨干企业,在“十一五”规划及未来更长时间内,如何促进这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安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业兴省的重要途径。

此文已经发表在《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作者 王正巧 刘志迎

[①]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八十年简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P132。

[②]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八十年简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P136—137。

[③]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八十年简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P172。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简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安徽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P366。

[⑤]《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简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安徽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P517。

 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安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

[⑦]《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297.html

更多阅读

渭北工业园 渭北工业区对全市工业经济引领作用初显

     西安市渭北办专职副主任金乾生:渭北工业区对全市工业经济引领作用初显   2013年,渭北工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相关区县、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打造全市经济新增长极的目标,按照“产业高端、资源集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美国百货业发展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近10年来,我国百货业销售额和利润明显下降,在零售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减少,面对此种境况,百货公司寻求各种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设法摆脱这种困境,但是其结果却往往导致百货公司之间恶性的价格竞争。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寻求

农业工业化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2

  知识经济时代则是知识积累和创新再生产。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一切物质产品都被创造性地再生产出来,一切精神产品都包含着全新的内涵。传统部门被创造性开发,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知识和技术呈指数化增长,因创新而产生出若干新产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1

  知识经济一般特征辨识    1引言  人类社会总是在对上一个时代的继承和否定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发展和日益进步的。一个新时代到来,必然会形成与旧时代明显不同的新特征。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将人类社会推向一

声明:《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安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为网友痛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